春节小住北京,最让我难以忘怀的是张家口滑雪途返中经延庆县 所游的“古崖居”了。 坐在车上,窗外北方的冬天万木肃杀无趣的很,加之滑雪摔的人 抑马翻全身的骨头都仿佛散了架,浑身疼痛难忍,人十分的疲惫,又 不适应车内暖气的憋闷,有些许晕车,人懒懒地睡熟在车椅上。 正睡的香甜,大哥摇醒了我:“小妹,醒醒,‘古崖居’到了!” 很久就听说过这个位于延庆县城西北的“古崖居”以及它神秘的 传说了。我按捺不住对它的好奇和向往,欣然下车寻它而去。 同行的有李秘书和他的女儿,那个和我差不多大长的很结实的李 茜,保卫干事史文宇和他的儿子,那个胖的连走路都呼呼直喘的高中 生史诗,还有高高瘦瘦的司机,一行七人。 这里的大山几乎完全是石的构造,正是冬天,万物尚未苏醒,山 表层的草木完全枯萎,但它却丝毫不能影响我的情绪。这是两山间夹 的一条石径小路,大哥目测了一下,估计有三米宽的样子,东西两侧 的石壁上有大大小小的石眼,导游说是当时安过的大寨门的痕迹。西 壁下有个很不规则的小石洞,大哥笑道:“你们看,像不像哨所?” 导游接话说:“正是。”我不禁细细地打量了一下这个不起眼的小洞, 它洞内面积不大,仅供两人容身,无论是白天或是晚上,站在小洞里 站岗放哨,即隐蔽又能遮风挡雨还能免去酷暑炎热的日晒,实在是个 不错的小石洞。 顺小径走去,山路越来越蜿蜒曲折了,而且越走越窄,导游告诉 我们大概二里的路程,我却感觉走了很久。路上少见游人,越发显得 山路的幽静。石径慢慢的越来越窄,只有一米的宽度了,两边石壁上 也挫有石洞,远远的看像山的眼睛,我一人落后于他们,听不清导游 说什么,只能猜测这或许是第二道“哨卡(也许是第二道山寨门吧)。 山风很大很冷,吹的脸很疼,山中更显的寂静和幽秘了,大哥拉 着我的手说:“看看,多么壮观!” 我展目看去简直惊呆了,眼前的石崖上满是形态各异的、大大小 小的呈几何形状的石洞,有圆形的、有正方形的、有长方形的、还有 三角形的分布在石崖上面,像一个小小的村落。导游告诉我们悬崖上 有石阶通往石洞。 确切地说应该是石梯,石梯很是窄小,一步一步小心地攀登上去, 爬进石洞,我又一次发出了惊叹声,这里真是太不可思议了,这曾经 是谁居住过,为什么要居住在这里呢?容不得我去多想,我早被石洞 里的一切完全吸引住了。这些石洞有单间的、有两居室的、有三套间 的、有二层楼似的,还备有上下石梯,有洞洞相连的、有独门独户的, 洞内皆有石炕、石灶、烟道、水道,有门、有窗,洞内宽敞、高大。 大哥怕我累着,提议且在这石洞中休息一会儿,大家补充一点食 物,又能领略一番古人栖身之所餐饮之乐趣。我们在石洞内席地而坐, 拿出矿泉水、面包和水果,边吃边赞叹着古人挫工的精致和古人的聪 慧。 这时已是下午四点多钟,仍能在石洞中偶遇三三两两的游人,每 个游人的兴致都很高,相互见面虽不相识都忍不住要说上几句,有几 个年青人也加入了我们的“欢宴”,大家说说笑笑,以水代酒,也吃 了个不亦乐乎。 休息后我们沿崖边铁索道转到东山上,出现在我们面前的竟是一 个很大的平台,石壁上挫有两层贯通的巨大石洞,有大石案一个,导 游说这是祭祀时用的。石案两旁有六根石柱支撑着上层,大洞内两旁 还挫有小洞,这叫:“官堂子”是祭祀和议事会议的处所。 登上山顶,导游指点我们看山形走势,原来这是两山由东至西如 同两个巨大的石龙相互怀抱,脚下犹如石卵一枚,这是个“双龙戏珠” 的风水宝地呢。这让我想起在湖南岳阳的“张谷英大屋”门前所看到 的山形一样,那也是两山相抱,中间的稻田地里有一个黑黑的卵石, 大屋依山形而建,也是个“双龙戏珠”之宝地,这正是古人择居的理 想所在。不同的是岳阳是青山青龙,这里是石山石龙罢了,我再一次 赞叹古人的独具慧眼和他们的神斧刀工了。 下山时又让我们再一次惊呼起来,我们顺着导游的手看去,上山 和下山的路是紧紧相挨着的,可是我们上山时怎么就没有看到、也没 有发现这一条下山的小径呢?古人,我们的古人是何等的聪明,造物 主又是何等的神奇! 归程的路上,我已忘记了滑雪所造成的全身疼痛,忘记了攀登石 洞时划破的手背,晕车的感觉也全然消失了,盘旋在脑子里的是那迷 一样的山洞和那曾经住过怎样的群落?这样想着想着不知不觉又睡着 了,当大哥再次摇醒我时,车已经停在自家的院子里了。
作者:luanlx 出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