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班电话:0755-88864399
0755-82375114
13714396905
13823703612

深圳一日游 海岛旅游
广东省内游 国内旅游
深圳出境旅游
香港游
国内旅游 >> 重庆旅游 >> 重庆景点 >> 大方便佛报恩经变相

大方便佛报恩经变相

  "大方便佛报恩经变相"刻于宝顶大佛湾北岩"父母恩重经变相"左侧,编为第17号龛图版十五。此龛造像由《大方便佛报恩经》、《净饭王般涅般经》及各本生经等多经杂合而成。其中,主要根据《大方便佛报恩经》而作。

  《大方便佛报恩经》略称《报恩经》。经文见录于《大正藏》、《碛砂藏》、《频伽藏》等经藏。有一卷本、七卷本两种同名卷本。一卷本据历代经国记载为"汉支谶"所译,但古已失帙。因此,现在一般所指《报恩经》即以七卷本而言。

  据考证,《报恩经》不是由天竺成经翻译而来,而是在宋梁之际(445年至516年之间),由汉僧割裂、截取、增删、改写和辑录《涅般经》、《贤愚经》、《杂宝藏》等经典中的有关内容,逐步撰集,编纂而成的。

  《报恩经》主要以讲孝养故事为主,共分九品,即:

  1.序品。叙述阿难路遇婆罗门乞讨供养父母的故事。为《报恩经》的缘起部分。

  2.孝养品。讲须者提太子割肉济养父母的故事。

  3.对治品。讲转轮王以身剜于孔,燃千灯,以求正觉的故事。

  4.发菩提心品。讲佛在过去世因七情六欲而坠地狱,后发菩提心脱离地狱成佛的故事。

  5.论议品。讲忍辱太子挖眼、抽髓救父王,以及鹿母夫人的故事。

  6.恶友品。讲善友太子入海取摩尼珠故事。

  7.慈品。讲大光明以头施敌国,一大臣不忍见而先王自刎尽,以及五百盲贼,华色比丘尼的故事。

  8.忧波离品。有关戒律的说教。

  9.亲近品。讲金毛狮子坚誓的故事。

  敦煌莫高窟中的《报恩经变》壁画很多。它始自盛唐末,止于宋,纯粹根据《报恩经》中某些内容所绘。不过,综合其全部内容,仅只序品、孝养品、恶友品、论议品、亲近品等五品,其余四品均未表现出来。

  那么,宝顶大佛湾第17号龛所刻又如何呢?

  第17号龛高7米、宽15米。龛顶齐檐处,从右至左横刻偈语曰:"假使热铁轮,于我顶上旋,终不以此苦,退失菩提心。"龛正中刻半身释迦佛像,高3.7米、肩宽1.4米;左手持钵,右手结印;由头顶上冒出毫光一道,内现天宫,上书"协利天宫"四字;又头左右壁上,刻天、人、阿修罗(已模糊)、地狱、畜牲、饿鬼等图像。佛像腹部之下,刻有三圣御制佛牙赞碑),碑背面为石函。碑高2.38米、宽2.41和碑末指明,此碑旧刻于庐山乾明寺。碑文曰:太宗至仁应道神功圣德文武睿烈大明广孝皇帝颂。功成积劫印文端,不是南山得恐难。眼睹数重金色润,手擎一片玉光寒。炼明百火精神透,藏处千年莹彩完。定果熏修真秘密,正心莫作等闲看。

  真宗膺符稽古成功让德文明武定章圣元孝皇帝偈:西方有圣号伽文,接拘垂慈世所尊。常愿进修增妙果,庶期饶益在黎元。

  仁宗体天法道极功全德神文圣武睿哲明孝皇帝赞:三皇掩质皆归土,五帝潜形已化尘。夫子域中夸是圣。老君世上亦言真。埋躯又见空遗冢,何处将身示后人。惟有吾师金骨在,曾经百炼色长新。三圣御制佛牙赞旧刻在庐山西林乾明寺。在主像释迹佛左右壁上,各分上中下三层共刻有十二组图像,其构图形式如下图表。

  现按由下至上,从左及右的顺序介绍如下。

  1."六师外道谤佛不孝图",即《报恩经·序品》。刻于左壁下层。榜题云: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耆阁崛山中,大众围绕。时阿难入城乞食,城中有一男子,孝养父母,家财荡尽,担父母行乞,好者奉亲,恶者自食。阿难偈赞男子供养父母,□时难及。有六师徒,执着邪论,残灭正法,心怀嫉妒,语阿难言:"汝师释种,自言善好,有大功德,唯有空名,而无实行,舍父出城,不识恩分,是不孝人。"阿难闻已,心怀惭愧,诣佛白言:"佛法中颇有孝养父母不?"佛言:"谁教汝问?"阿难言:"乞食逢六师徒,见毁骂辱,如上所陈。"世尊微笑,放五色光,至十方如来所。彼国菩萨同音:"何缘有此光明?"彼国佛言:"有婆婆界佛号释迦,为大众说《大方便佛报恩经》,欲令众生孝养父母,故放斯光明。"尔时如来身中现五趣身,一一身中现无量微尘数不思议形类,一切众生具足受身。以受身故,一切众生曾为如来父母,如来亦曾为一切众生作父母。故常修难行、苦行,难舍能舍,勤修精进,具足万行,不休不息,心无疲倦。为孝养父母故,今得速成无上菩提,由孝德也。

  图中从右至左依次刻出:阿难双手合十,光头大脑,高鼻厚唇,满脸惶惑,呐然木立。青年孝子腰掖小饼,肩担箩筐;筐中各坐手持小饼的父母。六师外道中的富兰那·迦叶以右手食指指着青年孝子,讥讽佛教不孝。未伽梨·俱舍梨子左手按胸,举右手大拇指于胸前,满面喜气,以示赞同。删阁夜·毗罗泥子以手击拍板,微翅右脚尖合拍,欣喜若狂。阿曾多·翅舍钦婆罗开怀大笑,长袖飘飞,手舞足蹈。迦罗鸠驮·迦旃廷左手抱卑鼓,右手敲打,幸灾乐祸。第六位尼乾陀·若提子未刻出。

  另在迦罗鸠驮·迦旃廷上方刻婆罗门之女旃遮摩耶。她黑发高簇,头微右侧,独奏横笛,神情专注,被俗称为"吹笛女"。

  此组造型夸张,雕像生动传神,情态各异,具有较高的艺术造诣。

  2."佛因地修行舍身济虎图"。刻于左壁中层左侧。榜题云:

  大藏佛言:萨埋太子舍身济虎,父母闻已,奔至舍身之处。时虎食肉已,惟有骸骨,狼藉在地。父母扶其头足,哀号门绝。时太子命终,生兜率天。天眼见前父母悲悼啼哭过甚,或丧身命,我当往谏。即从天下,住于空中,种种言词,解谏父母。父母仰问:"是何神耶?"天日:"我是太子摩河萨垂,我由济虎,生完率天,父母当知,有法归天,生必有终,何不自觉。"父母言:"汝行大慈,恩及一切。"于是天人复以偈旬报谢。父母,令得醒悟。皆是如来,神智洞达,不可思议。时萨垂太子,即我是也。

  此故事见于《菩萨本生髻经》,《贤愚经》,菩萨投身饲虎起塔因缘经》等经中。图中刻一长案,案上放萨捶太子骸骨,其父抚头,其母抚足,悲痛恸哭。云中现萨锤太子,旁有一只龇牙咧嘴的老虎。

  3."释迦因地割肉供父母图"。刻于左壁中层右侧。榜题云:

  大藏经云:佛告阿难,昔有国王生一太子,字曰:"者提",身黄金色。时罗侯恶送王惊抱太子,出投邻国,粮尽犹远,饥渴所通。太子白言:"就子身上,日割三斤肉,分作三分,二分奉上父母,一分自食。"父母听子,割而食之,随路而去。太子誓言:"假使热铁轮,在我上顶上旋,终不以此苦,退于无上道。若我欺诳,身疮不合,若不尔者,平复。如故。"即时身体端正倍常。佛告阿难,被父母者,今父母是。尔时太子,即我身是。

  此故事见于《报恩经·孝养品》。图中刻罗侯恶逆王右手拄剑,左手抱"者提"太子。王妃身体右前倾,双手接过儿肉。小太子臂上剜痕累累。

  4."释迦因地鹦鹉行孝图"。刻于左壁上层左侧。榜题云:

  大藏《杂宝藏经》云:有一鹦鹉,父母俱盲,常采花果,先奉父母。时有田主,初种谷时,而作誓言:"所种之物,与众生供。"时鹦鹉。采取稻穗,以供父母。是时田主按行苗稼,见剪稻穗,忽生嗔怒,网捕鹦鹉,鹦鹉告言:"先有好心,施物无吝,如何今日,而见网捕?"田主问言:"汝取此谷,意复何为?"鹦鹉答言:"有盲父母,愿以奉之。"田主欢喜,遂放而去。尔时世尊而说渴言:"善哉,鹦鹉有智慧,能怀孝养供父母人,我从今日以稻施,任汝供养是二亲。如是过去无量事,无有苦行而不作。未曾有怀疲厌意,以求无上清净道。"

  此故事见于《杂宝藏经》卷一《鹦鹉子供养盲父母缘》。图中刻两只盲鹦鹉在树上窝里引颈延宁。一位男子立于两株树下,手捉鹦鹉与之对语。树下是一片沉甸甸的谷穗。

  5."释迦因地行孝剜眼出髓为药图"。刻于左壁上层中部。榜题云:大藏经云:忍辱太子知其父王身婴重病,命在旦夕,求药疗治。太子问言:"药是何物?"大臣答日:"是不嗔人眼睛及其骨髓,若得此药,即全王命。"太子言:"但使父王病得救者,舍百千身,亦不为难,况此秽身也。"即呼旃陀罗剜。其两国,断骨出髓。尔时大臣合药奉王服,即病差。太子命终,以牛头旃檀者维身起塔供养。是知如来行孝报恩,历尘沙却,不可思议云:此故事见于《报恩经·论议品》。图中刻国王病坐椅上,背靠三脚尖轼,伸出左手,旁一医生为其诊脉。王侧忍辱太子双手合十而坐,旃陀罗执刀站于旁。太子身前跪一侍者,捧盘接其眼及骨髓。

  6."释迦佛因行孝证三十二相图"。刻于左壁上层右侧。榜题云;大藏经云:文殊白佛言:"座中菩。萨见佛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端。正无比,有何因缘,得如是乎?"佛言:"我于世世喜燃灯于佛寺及师长父母前,用是因故,佛身光明,殊妙无比。我于世世奉事师长父母,四成仪饮食卧具,由是因故。诸天鬼神责持世间所有珍宝,以用上佛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一一相好,皆是由襃从初发心坚固菩提,知恩报恩,是故今得无上菩提,视诸众生。犹如父母,以是因缘得是种相,使我疾得阿褥多罗三藐三菩提,由孝德也。此故事见于《报恩经·亲近品》。图上方刻一男子以右手指着一卷发僧人,似在问法。右旁坐着一位风冠霞披的女子,其下有一青年,双手合十而跪。

  7."释迹佛因地为啖子行孝图"。刻于右壁上层右侧。榜题云:大藏佛说《啖子经》云:佛告阿难,昔有菩萨,名曰慈惠,孝养父母师长。时迦夷国中有一长者,孤无儿子,两目皆盲,心愿入山,求无上惠。菩萨念言:"此人入山学道,若我寿终,当为作子。"菩萨命终,即便往生盲父母家,字日"啖子"。啖年十岁,圃父母入山采果汲水。时国王出猎,箭误中啖,骨被毒,命终。王心怖惧,诣盲父母所,具言上事,父母令王牵我二人至于子所,们摸啖箭,仰天呼言:一眼子至孝,天地所知,箭当拔出。"作是言已,感帝释与药,更生如故。父母闻已,两日皆开。王大欢喜。啖语王言:"欲具福者,安慰人民,当令。奉戒。"佛告阿难,彼啖子者,我身是也。

  此故事见于《佛说菩萨啖子经》。图中刻啖子尸体仰卧于床上,盲父母抚头摸胸。国王肩负弓,腰插箭,立于啖子脚旁,眼望盲父母。啖子身后,帝释捧物而立。

  8."释迹因地剜肉图"。刻于右壁上层中部。榜题云:

  大藏佛言:尔时转轮圣王为求佛法,故遍处宣令:"谁解佛法?"皆云:"无。"有婆罗门解知佛法时王出迎,请入正殿,敷王御座,前请大德,愿坐此座。尔时大见师坐已,合掌白言:"大师解佛法耶?"师言:"吾解佛法。"王言:"为我解说。"师曰:"王大愚也,吾学是法,久受勤苦,因乃得成,大王云何直欲得闻,若能就王身上剜作千疮,燃灯供养,吾为汝说,不尔,吾去耳。"时大王即自思惟,报大师言:"所需供养,当速办之。"时王入宫报诸夫人:"五百太子,今共汝别。今我请师,相许供养,不得违错,夫为孝子,不违父意。"王诣师所,端身正坐,告诸大臣:"谁能剜吾千疮?"时有旃陀罗前语王言:"欲剜身者,我能为之。"王闻欢喜:"汝今真是我无上道伴。"时旃陀罗持刀剜已,驰走而去。尔时大王于身疮灌油,取细毡为炷。尔时大师见是事已,告大王言:"精进如是,难为能为,修此苦行,今当为王宣说半偈。"云:"夫生辄死,此灭为乐。"王闻法已,告诸人民,应为我忆持是法。其见闻者,速发无上菩提心。尔时大王燃灯供养,其明远召,一切众会,皆发道心,欢喜而去,是故转轮王即是如来。

  此故事见于《报恩经·对治品》。图中刻婆罗门坐于殿上,转轮圣王裸露上身,合掌而跪。身后旃陀罗正持刀剜转轮圣王臂上之肉。

  9."释迦因地雁书报太子图"。刻于右壁上层左侧。榜题云:大藏佛言:善友太子入海采宝,留滞他国。未入海时,养一白雁。时母夫人往语雁:"太子昔时常共汝俱,今入大海,生死未分,汝今云何不念太子?"雁即报言:"欲觅太子,不敢连命。"时夫人作书。系在雁头。其雁飞空,至于大海,遥见太子,敛身而下。太子取书,拨封被读,即知父母追念太子,两目失明,寻即归国,父母欢喜。王与夫人,目瞑不见太子形容,以手扪摸,作如是言:"父母念汝,忧苦如是。"太子问讯起居事讫。,持珠发愿:"此是如意宝者,令父母两目明净如故。"作是愿已,寻即平复。父母见子,欢喜无

  量,时善友太子者方□如来。

  此故事见于《报恩经·恶友品》。图中刻善友太子双手捧盘,盘中盛如意宝珠,跪于父母身前。在他们头上方,有一只大雁,颈系书信,飞于空中。

  10."释迦因地修行舍身求法图"。刻于右壁中层左侧。榜题云:

  大藏佛言:过去世我修菩萨行,能通达一切外道经论。修寂灭行,不为外道破坏受持,常乐我净,求索大乘。雪山坐禅,经□重岁,亦不闻如来出世,大乘经名。我修如是苦行时,帝释诸天,必生惊怖,集会说肾:"雪山大士,惟求菩提,世人当来世中,作善逝者,除灭。无量炽燃烦恼,实为难信,我今试之,堪任荷负菩提重担不。"即现罗利形,下至雪山,说半渴:"诸行无常,是生灭法。"我间半偈,心生欢喜,谁能说是半渴,启悟我心。如是半偈义,是过去未来现在诸佛之正道也。罗刹答言:"问我是义,我不食多日,饥恼心乱,非我本心所知,为求食不得,故说是语。"我问罗刹:"所食何物?"答言:"我食人暖向热血。""但为我说渴,竟当以此身供养。我设命终,此身无用,我为菩提舍不坚身,得金刚身。愿为我说,今得具足。"罗刹即说:"生灭灭已,寂灭为乐。"

  此故事见于《大般涅般经》卷十四。图中雪山大士头朝下,足向上,双手合十倒立,悬于山腰。山下帝释跪地,张臂欲接大士。其后站着罗刹,青面赤发。面目狰狞,一手叉腰一手指大士说法。

  11."释迦佛诣父王所看疾"。刻于左壁中层右侧。榜题云:

  佛在王舍城耆者崛山中,光明如日。时净饭王四大俱被残害。其体喘息不定,种种医治,无能愈者。告诸王曰:"我命虽逝,不以为苦,但恨不见我子悉达。"如来已知父王欲终,要见诸子。告难陀日:"净饭王者是我曹父,能生圣子,利益上世间,今宜往诣,报育养恩。"世尊放大光明,光召王身,患者得安。王言:"是何光也,脱是我子悉达来也。"王见佛来:"惟愿手触我身,令我得安。我今得见世尊,痛恨即除。"佛即以手着父王额;"王应欢喜,不宜烦恼,常谛思念请经法义。"时王闻已,喜不自胜,即以手捉佛手,着于心上。王于卧处合掌心礼,命尽气绝。佛告众言:"父王净饭,舍此身已,生净居天。"众会闻已,即舍愁毒,不可思议。

  此故事见于《佛说净饭王般涅般经》。图中净饭王病卧床上,释迦站于床侧,以右手摸父额,左手握父手;头顶肉髻处发出毫光,照在净饭王身上。释迦身后有一比丘,双手合掌,肃穆静立。

  12."大孝释迦佛亲担父王棺"。刻于右壁下层。榜题云:

  大藏佛言:父王终已,至者维时,佛共难陀等丧头前肃恭而立。阿难、罗云在丧足后。阿难白佛言:"惟愿听我担伯父棺。"罗云复言:"惟愿听我担祖王棺。"世尊慰言:"当来世人,皆凶暴,不报父母。育养之恩,为是不孝众生设化法,故如来躬欲担父王之棺。"即时世界六种震动,一切诸天意种,皆来赴丧。四天王众,皆共举丧。白佛言:"佛为当来不孝父母者故,以自身担父王棺,我等是佛弟子,从佛闻法,得须陀洹,是故我曹宜担父王之棺。"即变为人,一切人民,莫不啼泣。世尊躬自手执香炉在前,行于墓所,今千罗汉,取种种香木,以火焚之。尔时请王收骨置金刚函,便共起塔,而为供养。大众人民,作礼奉持。

  此故事处于《净饭玉般涅般练》。图中刻棺辇一角,抬棺者仅见三人。释迦负抬于前,双手扶杠,头顶有毫光二道,光中部刻"大孝释迦佛亲担父王棺"一十字。另两位抬棺者面向壁面,躬身而行。难陀手执香炉,行于释迦前,其头上方有一塔。上刻"净饭大王舍利宝塔"。阿难、罗云双手合十,跟于棺后。从构图上看,造像虽仅裁出一角,但却获得了景不完全而意周到的效果。在人物形象的刻画上,把送葬者的哀威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可以说,这是一幅生动的人间送葬图。

  由上述可见,宝顶大佛湾"报恩经变"采用了"序品""孝养品""对治品""论议品""恶友品""亲近品"等六品中的部分内容。其中,"论议品"中鹿母夫人的故事,"亲近品"中金毛狮子坚誓的故事等没有选用。

  敦煌壁画《报恩经变》在故事情节的表现上,是由多幅连续性的画面组成的。但宝顶大佛湾《报恩经变》中的一个故事则只是选取一个典型情节来概括全部故事内容。如"孝养品"中须者提割肉供父母故事,在敦煌壁画第亚38窟中描述了从"报警"、"逃亡"到"重逢""立须阁提为太子"等十二个情节画面,而宝顶大佛湾仅雕刻了"父王割太子肉"这一最能表现主题内容的情节。之所以如此,可能是由于石雕不如壁画在描绘上容易所致。

更多重庆景点

 ·巴曼子墓  ·巴蜀古文化中心  ·巴雾峡  ·巴渝民俗文化村
 ·巴岳山  ·宝顶山  ·北碚恐龙化石遗址  ·北泉风景区
 ·北山  ·北塔  ·北温泉  ·北温泉公园
 ·壁山白云湖  ·长寿湖  ·朝天门  ·船棺
 ·慈云寺  ·磁器口  ·大昌古镇  ·大车湾墓碑石刻
 ·大方便佛报恩经变相  ·大宁河古栈道遗迹  ·大宁河小三峡  ·大溪文化遗址
 ·大小石城  ·大酉洞桃花源  ·倒塔  ·滴翠峡
 ·地狱变相  ·钓鱼城  ·丁房双阙  ·东方药师净土变相
 ·东温泉  ·鹅岭公园  ·丰都鬼城  ·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幢

重庆地图大全

[重庆地图]·最新万州市区地图
[重庆地图]·最新涪陵市区地图
[重庆地图]·重庆渝中区地图
[重庆地图]·重庆市行政区划地图(2000
[重庆地图]·重庆市人口密度分布图
[重庆地图]·重庆市区详图
[重庆地图]·重庆市区地图[2000年版]
[重庆地图]·重庆市旅游景点分布图
[重庆地图]·重庆市梁平县地图
[重庆地图]·重庆市景点分布图
[重庆地图]·重庆市奉节县地图
[重庆地图]·重庆市丰都县城地图
[重庆地图]·重庆市垫江县地图
[重庆地图]·重庆市北碚区城区地图
[重庆地图]·重庆市巴南区城区地图

重庆旅游游记

[重庆游记]·[原创]巫峡西口奇观“箜篌山”  
[重庆游记]·[转贴]说重庆菜和成都菜[吃遍天下]
[重庆游记]·[转帖]千吨三峡石抢进巫山城 
[重庆游记]·[转帖]找回一段见证纤夫的历史 
[重庆游记]·“畅想链子溪的眷念”
[重庆游记]·“读纤夫词叹纤夫泪”
[重庆游记]·“考察纤夫石的产生”
[重庆游记]·“亲历纤道第一险段库套子纤道”
[重庆游记]·“纤夫故事的海洋撷英”
[重庆游记]·“移民新生活”转帖:家在三峡神女峰(
[重庆游记]·【重庆江津中山古镇探秘全攻略】
[重庆游记]·2002国庆三峡游
[重庆游记]·2002国庆三峡游
[重庆游记]·7、8月三峡、壶口瀑布、山西、呼盟、
[重庆游记]·八月三峡行



深华旅游网推荐:香港游-广东省内游-香港一日游-香港自助游-港澳游-出境旅游-深圳旅游景点-港澳五日游-深圳一日游

深圳中国国际旅行社 copyright © 2005
国家一类社 执照号:l-gd-gj00028
旅行社地址:深圳市南山区南头街前海华庭107号铺
深圳旅行社电话:0755-88864399 (总线)82375114 传 真:0755-82171419 qq 99467716
深圳旅行社24小时值班手机 13714396905 13823703612 联系人:刘先生 廖小姐 郑小姐
旅行社网址:http://www.sz-travel.com.cn/ msn:llmcy@hotmail.com e-mail:meng-meng.liu@hotmail.com
本站网络实名:深华旅游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