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寺在香山公园内蟾蜍峰北。金大定二十六年(1186年)建,金世宗赐名大永安寺,又称甘露寺。元皇庆元年(1312年)重修。清康熙帝在此建行宫,乾隆十年(1745年)又修葺扩建,以山名寺。《清一统志》谓寺"依岩架壑,为殿五层,金碧辉映",可见规模之大,为香山诸寺之首,"静宜园二十八景"之一。后遭英法联军和八国联军焚毁,仅存石阶、石坊柱、石屏等遗迹,唯寺内的"听法松"依然屹立。 现在香山寺只剩下石碑和石台阶等为数不多的几件不怕火燹的石头制品了。石屏本身有较高的艺术价值,下面中间是《金刚经》,左为《心经》,右为《观音经》,背面是燃灯、观音、普贤像。山门内有汉、满、蒙、藏、四种文字的石碑,内容是乾隆书的《娑罗树歌》。 山门外有几处著名古迹: 听法松:寺门两侧,有二株遒劲挺拔,枝叶繁茂的古松,状如听法,故名。 金鸡叫:在听法松下甬路中心的方砖上跺几脚,可听到铮铮之声,犹如金鸡啼鸣。 知乐濠:山门前石桥下有方池,上有汉白玉雕栏,池南侧有龙头,泉水流出,名知乐濠。 来青轩:该轩建在依崖叠石之上,登轩四望,青翠万状,故名来青。明万历二十八年,万历皇帝祭陵归来,见此轩之匾额后,嫌小,遂亲书径尺“来青轩”三个大字。寺内还有护驾松、丹井等古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