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值班电话:0755-88864399
0755-82375114
13714396905
13823703612
|
|
 |
|
 |
 |
广东省 |
 |
|
|
 |
自然地理 |
 |
 |
<-- 佛山特色奇观 -->
屹立于珠江三角洲平原中的“绿色翡翠”西樵山是特有的“复合”火山地质景观。
西樵山的火山岩形成于距今六千万年至四万年的始新世。广东属中国华南褶皱系,自晚三叠世以后演化为环太平洋活动大陆边缘,在新生代产生的三水、雷琼陆内裂谷,具有和世界闻名的东非、莱因、贝加尔、里奥格兰德裂谷类似的现象。产于活动大陆的边缘,上地幔隆起的背景之上,岩浆具有较高的碱性。三水裂谷处于上地幔变异区局部隆起的背景上,莫霍面埋深约26千米,早期拉张、沉积红色碎屑岩夹含油气、膏盐等矿产,厚达1300余米。晚期火山活动,以裂隙式间歇性喷溢活动为主,同源岩浆衍生安山—玄武岩,流纹岩及各类粗面岩。是西樵山火山岩—地质景观的形成机理。
西樵山火山岩地貌景观是屹立于华涌组距今四千万年的湖相沉积之上,在西侧的七星岗深灰色、灰色泥岩中曾经采到鱼(Cyprinidae)(鲤科)和植物化石Ginkga sp.,populus sp.,sabalifas sp.,Alnnus sp.等表明其是在火山湖泊相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现存的西樵山火山景观可见三次以上活动。
西樵山火山景观面积仅12平方公里,西樵山常见的火山碎屑岩有:
1)粗面质火山角砾(集块)岩,以九龙岩为代表,岩石呈浅紫红色等杂色,火山角砾(集块)及火山碎屑主要由粗面岩、透长石、石英、暗色矿物等岩屑、晶屑组成,粒径及块径由2~350mm,大小不一,按粒径结构可划分角砾状,集块状结构,视角砾块径大小,含量划分火山角砾岩、火山集块角砾岩、火山集块岩等,胶结物主要为火山尘、火山玻璃等。
2)粗面质角砾熔岩,以碧云村为代表,常与火山角砾岩共生。岩石呈浅肉红色,角砾大小2~30mm不等,以粗面质熔岩或粗面质霏细物胶结,具角砾熔岩结构为特征。
3)粗面质凝灰岩见于饭盖岗,岩石呈灰白、深灰至浅灰黑色,具火山凝灰结构,岩石中岩屑、晶屑含量不等。
1.古火山口
西樵山现有的古火山口有两处,一是天湖为形成较晚的塌陷型火山口,地形上呈负地形,天湖水深20公尺,长年不涸,南西侧聚龙楼两侧可见火山颈相气液冷凝边,东侧可见振动自碎碎裂岩,于天湖水坝南侧可找到小型火山弹。
西樵山的主火山口位大科峰南东侧,喷发相呈半环形月牙状分布,中心火山口湖,为喷发沉积相碎屑岩所充填。
2.断裂构造飞瀑跌水
这类景观非常丰富,形成48处幽洞峡谷,28处飞瀑跌水。西樵山主要断裂有:
1)碧玉断裂,东西向展布长约4公里,为张性断裂,石牌村的溪流沿此形成瀑布跌水。
2)云门断裂呈东西向展布,长约1.5公里,主裂面倾向北。
3)云岩断裂北东向展布长约3公里,沿此有云岩飞瀑、清泉岩等景点。
3.泉
西樵山有200多眼甘洌山泉、水质甜美。从地质上属火山裂隙孔隙水,含水丰富,不愧“固体水库”之美称。以无叶井为代表,集中于碧云村一带涌出。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