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感与有感 (一) 无感 都说西塘美,我却偏偏不觉的,甚至回来之后,竟想不起它的样子。 也许是水乡见多了,西塘已经不能再触动我的心弦;也许是烦躁的心情没有平静,体会不出它的细腻;也许是时间不对,不能感觉到它荡漾的肌肤;也许。。。。。。 无论如何,可以得出结论:我不是一个善于发现美的人。 但这样去了一次,就算无感,也得写出点无感的原因吧。 西塘的庭院,没有北方的大气,也没有苏杭的精致,最多是个地主老财的庄园,而开放的仅限于会客的前庭,这样断章取义,我却看不出个所以然来。 玩一个地方,自然不会错过当地的小吃。粉蒸肉太咸,花生糖太甜,炒青豆太贵,八真糕无味。只有个油炸臭豆腐大伙众口称赞,皮脆内嫩,还比我早先买过的还便宜几分钱,可怜,我却是那不爱吃臭豆腐的人。 展览馆到去了不少,瓦当展览馆,钮扣展览馆,根雕展览馆,板雕展览馆。。。。。。感觉像回到了初中“不带书包的星期六”——社会实践活动!唯一有感觉的是在版画展览中,买了幅王亨老先生的作品《江南初雪》,让我又回忆起童年那大雪纷飞的日子,已经好多年没再见过那样洁白的雪了。 如果没有主席开始组织了划船比赛的激烈,如果没有了最后聚餐时拚酒的热闹,如果没有认识那些狐朋狗友,可以算是一次灰色的旅行! (二) 有感 去过周庄的人,十有八九会说:商业气味太重。 即去过周庄又去过西塘的人告诉我:去西塘吧,西塘还比较纯朴。 当我满怀信心到了西塘,竟然连进村子都要买票! 失望!失望! 除了联票上的几家古宅,几个寺庙,几间展馆,但凡有点历史的院子,都圈地围栏,大肆介绍某个明星来过此楼,某部电影在此拍摄,某家报社对此进行过评论,然后是门票费,还可讨价还价。 历史到底是文化还是商品? 如果可以,我回上海后便去外婆家,也在门口挂张牌子,“上海老式花园洋房,***军阀曾置房于此,门票三元,买过联票的还好商量!” 气愤!气愤! 本来旅游就是为了离开城市这种繁华浮躁,来享受一些乡下的质朴纯真,可没想到这农村竟有过之而无不及,金钱至上主义到了极点,断断然的破坏了我的心境,油然而生一种厌恶。 丑陋!丑陋! 已经做坏了一个周庄,西塘也紧随其后,长此以往,古朴的气氛将荡然无存!要看什么,不必如此长途跋涉,在上海找个博物馆,又有什么区别呢? 金钱可以改变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金钱也可以改变社会的阶层;金钱还可以做什么?是不是连事物本质的东西都可以任意涂改呢?我期待着!
作者:sweet1436 出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