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南处处是风景。黄山脚下,风光秀丽的屯溪市郊,一座不起眼的高不过一、二百米的小山腹内,竟然藏着一个大大的谜团,一处令人叹为观止的洞窟群。洞,静悄悄藏了不知多少岁月,缘于一采药老人失足滑入,从此被发现,我等也有幸赏到如此奇观。 去之前,我已经为若许谜团吸引,充分发挥了想象,然而,当我置身于洞窟中时,还是被深深的震撼了。我几乎不敢动笔,因为一支秃笔实在难以描述它的大气,它的奇特,它的神秘。这几乎挖空的山腹内,深邃曲折,虽是人工开凿而成,没有自然形成的洞窟那般鬼斧神工的瑰丽和奇诡,但是,那空旷、空远、那精美的凿痕,却不能不令人感受到先民的伟大。这是多么浩大的工程啊! 我在充满敬意地观赏中,谜团不觉涌出:这洞何时何人开凿?作何用途?洞中发现一株钟乳石,考证年代为1700年,据此,洞的历史当然长于1700年。开凿的用途也是专家有多种说法。其中一种是说这是宋时方腊起兵所开安营扎寨之用。也有人说是采石自然形成,但是也难以服人。还有说是避难用的。总之,是个谜。还有,更令人不解的是,那挖出来的泥土、石块都到哪里去了?有关学者翻遍了有关徽州的书,就是不见一点记载—这也许说明两点:一是有记载,但佚失了,二是此洞秘密所开,那么,这又是一个谜,秘密所为何?都不得而知。据说,当地有关部门已经向社会公开征集谜底呢。感叹中国历史悠久,文化博大精深,神秘之事颇多,不知谁能让谜底真相大白 ? 据说据说此洞另有一奇,且与世界几大著名奇迹如狮身人面像、百慕大三角等有共通之处—都同处于北纬30度左右,不知可有什么奥妙之处?倒是看到一说,北纬30度是最宜于人类生活的区域,从气候到环境都是如此,这个说法虽解释不了花山谜窟的种种之谜,却让我明白了为何徽州人才辈出,原来是“地灵”。 花山谜窟之名的得来也颇有一番曲折:初,定名为“徽州石窟群”,可是有学者认为按编号排为佳。去年江泽民同志到此,听得有如许多得谜,又闻知此山名“花山”,故而欣然命名:花山谜窟。
作者:yru35032 出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