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6日早晨7点,我坐上了去宏村的中巴车,全程65公里 ,票价11元。这段路程是从黃山景区的北面,绕到西面,可以说是一条生僻的路,我估计一年中也少有游人走过。这条路中就是中途十几公里还没有铺上柏油,是碎石,车子走得颠颠簸簸,其余都是平坦的柏油路。由于黃山地区群山交错,山势峻极而险幻,千峰竞秀,万壑峥嵘,公路也就像蛇游行其间,一会儿绕在深谷,一会儿爬在山腰,七拐八弯,忽上忽下。车行其间,当然是步移景换。我经过此路,觉得可圈可点的风景还真不少。现凭当时感觉妄自“封”几个景区。 元阳梯田。出甘棠,爬上一座山,又下山。这时我看到下面山坡上都是层层叠叠的梯田,山势很陡,那梯田的落差就大,忽乍忽宽,像抖动的彩带飘在山上。一种很美的构图,线条飘逸 。这马上让我想到云南龙脊的气势恢宏的梯田,相信你去看也会有这种感觉的。这里的土地十分珍贵,凡是山边有土的地方都辟成田地,有的地块只有1米宽,但比较狭长。还有不少地里凸露出巨大的石块,那石块上可以睡人。我愜意地遐想:农人锄地累了,还可以趟在大石头上晒晒太阳。 苏格兰牧场。车子在一个狭长的山谷行走,山边的农田都用木栅栏围起来,我估计是防止山中的野兽而设置的。有几条水牛在田里悠闲地吃青草。白色的雾萦绕在山腰。这种情景可以让人浪费很多胶卷的。我当即想到了苏格兰牧场的模样,大概也就如此吧。 壁立千仞。有一段路是在山崖上,旁边是斧削般的石壁,真担心出现险情,忽然看见顶上还有一枝杜鹃花红艳艳地开着,成了生动的点缀,又让人精神振奋。下面是浪花飞溅的山涧,山洪奔泻而下。对面的山上是一条小瀑布挂下,如一条白练悬在山腰。 山里人家。和我同路的小伙子在一个深深的山谷中下了车,他的母亲扶着自行车等着他。山谷不大,周围是险峻山峰。有十几户人家,典型的徽式民居,依山而筑,高低错落,白墙黑瓦,十分生动。虽闭塞但幽静,开门见山,闭门安居,不亦乐乎?出了这个小村寨,在路上走着父女二人,女孩有八九岁的样子,两人背着竹篓,边走边说,大概是上山去采茶叶的。车子经过他们时,我依然回头贪婪地看着他们,这是多么幸福的生活呀。我这次回去后,也带我女儿逛逛,享受天伦之乐。 黃山雨量充沛,沟壑中林木茂盛,极易保存水分。所以黃山湿润多雾,清灵秀媚。这一路走得赏心悦目,轻松愉快。 我在这段路程中感觉到了皖南的山民文化。这一路上有四五个村寨,都散落在山脚下。因为是山民,房屋虽具备徽派风格,都是小青瓦,小窗户,白墙,但没有轩昂的气势,有的只是知足常乐的保守与宁静。看那些房子,就觉着是一群山民抱着手臂蹲在一起,安静地、与世无争地,又有点漠然。我认为这是人与自然之间相互协调的一种体现。这里的山势险峻,出行不便,但山中资源丰富,可让人自给自足。高山给人的感觉是难以征服的,人在山面前只有无奈,人只得依顺山,归附山,但人又要利用山生存下去,便见缝插针地种点庄稼。这种生活环境就形成了内敛、隐居的建筑风格。人与山相安无事,和平共处。 车子在山间公路盘旋而上,穿过一条叫羊栈岭的隧道,便急剧地滑到山脚下,见到一片开阔平坦的山坳,一块块水田交错在一起,一棵棵独立的大树长在田头,几乎是一块田里就有一棵树,形成了独特的景致,真是好看。 著名的宏村就在这儿。
作者:yhb67795 出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