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砚塘水库的那边是竹园。竹园面积二万多平方米,沿水边分7个片区,栽种200多种竹类,其中包括世界著名竹类,中国珍稀竹类及云南特有竹类。竹园里的竹子完全按照其自然生长的状态栽种,依山伴水,其间点缀着竹牌坊,竹亭,竹栏、叠泉石。富有立体感、层次感和观赏性,形成了一道“日出有清荫,月照有清影。雨来有清声,风吹有清韵”的优美风景。 据有关资料记载:世界上已知竹类植物约80属1000余种,我国约有40属近500种,占世界二分之一。而云南的竹类就有28属220种之多,因而云南被公认为世界竹类植物的起源地和现代分布中心,当之无愧的是“世界竹类的故乡”。为此,世博会从一开始筹备就拟定在“竹类的故乡”建立一个具有一定规模。中国一流和世界之最的竹类专题园,以向海内外的朋友展示云南“植物王国”和“世界竹类的故乡”那多姿多彩的风貌。 在竹园栽种的属于珍稀竹类品种和世界少有的竹种中,最让人感到惊奇的是栽种在出口处牌坊旁和傣家竹楼边的那三丛巨龙竹。那水桶般粗的竹杆就像一棵棵擎天大柱,直冲云霄。堪称世界之最的巨龙竹,杆径达30多公分,高达30余米,是世界上最高。最大和最粗的竹子,巨龙竹是云南的特有种,仅分布于云南南部的热带河谷。这几丛由千里之遥的边疆挖运回来的巨型竹子,竟在昆明移栽成功,这是竹子栽培史上的一个奇迹。 竹楼下方石阶两边栽种的两丛竹子,枝细叶密,竹竿挺直犹如亭亭玉立的两位傣家小哨,在竹楼前含情脉脉欢迎来自远方的客人,这是98年春季从西双版纳引回来的香糯竹。在竹亭边,有几丛杆和分枝几乎一样粗细,并且枝杆呈平行状向上生长的竹子,让人感到特别奇怪。这就是著名竹类专家薛纪如教授在云南发现的铁竹属竹子。这个属只有铁竹一种而且仅少量地分布在云南红河洲和思茅地区的墨江山村之中。铁竹叶大,杆直,节间特长,因竹材坚硬如铁而得名。 入口处栽着两排杆细而直,叶大而肥,从昭通引来的箸竹。你别小看这高不过1公尺的小竹子,也许你还不知道,那著名天竺筷就是用它笔直匀称而又坚硬的竹竿制作而成的。 竹园里奇特珍稀的竹子数不胜数。它们之中有竹节上长着勾刺,杆呈正方形的方竹,也有竹杆中含有芳香扑鼻的芳香油的香竹;有竹节上布满黄绿相间且细如琴丝的琴丝竹,也有藤本状攀援于树枝,花序成水红色的针麻竹和枝上长满倒勾刺的刺竹;有竹笋鲜嫩且甜脆可口的甜龙竹和杆节特别膨大的筇竹,也有顶如华盖,苍翠欲滴的大泰竹和竹竿上洒满了斑斑点点湘妃泪痕的斑竹,还有枝条纤细,叶小而密宛如一道道绿色瀑布的悬竹和杆上金碧相间,就像画家用彩笔刻意画上去似的黄金间碧玉竹……真是千奇百怪,仪态万方,让人感到格外神秘和新奇。 行知提示: 竹园划分五个景区: 竹楼区:以傣式竹楼为主体,配以观赏性较强的竹种及南亚热带庭院观赏植物。 竹简区:区域主景占地面积34.2平方米,位置在滚水坝西侧,有石梯通向竹园第一级台地上。 竹亭区:建于竹园东部入口后山坡上,与竹门楼相对应。 竹门楼区:位于竹园东部入口处,门楼高4.6米,宽5.6米,选用中国古典门楼建筑模式,用竹材建造。 竹长廊区:起端于竹园西南最高处的中国传统式竹亭,向西延伸,穿过另一竹亭,顺坡而下,至水池,沿水池延伸八十米后与竹种区道路相连。 竹园内还布置有其它设施:竹排,用龙竹制成3只竹排放入水景园内,激活水面。红砂石凳,在游道附近设置红砂石凳,使游人可深入竹林小憩。感应式大熊猫,植于竹林中,增加动感景观。竹宫灯,在竹长廊中精制竹宫灯80个,衬托夜景,展示竹工艺。蝴蝶泉,在竹楼西南设置一泉潭,四周种植五色梅等植物,引各种蝴蝶聚集泉边,自成一小景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