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州市小东门外大江中,有一座巨礁,蜿蜒如龙,此即“龙蟠矶”。相传孙权定都鄂州之前,黄龙蟠卧,积日方去,故又名“蟠龙石”。它与东面江岸的“凤凰台”遥相呼应,并称“龙蟠凤集”,正应帝王定都祥瑞。蟠龙翘首西望,“万里长江第一阁”观音阁即雄踞龙首之上。 史志记载,观音阁始建于宋,元代方成,后世多次修缮。鄂州建市以后,又经重葺,焕然一新。上游数里,有吴王孙权避暑的西山与黄州东坡赤壁隔江相望;下游一里许江边,又有伍子胥奔吴,被渔夫搭救的“接渡石”,与观音阁合为古代八景之一棗“龙蟠晓渡。” 观音阁长24米,高14米,以红石青砖砌就,与龙蟠矶巧妙地融为一体,显得雄峻巍峨,气势磅薄。千百年来,它饱经风雨,纵览长江。每到汛潮,水漫楼阁,只剩高层窗口,甚至只剩那檐牙、龙吻、中亭在浩淼之中。狂涛巨澜曾使多少名楼华构席卷而去,然而,“中流砥柱有蟠龙”(清人官文诗句),汛期一过,水落石出,它又横空出世,威镇江心。 阁身正壁镌有“观音阁”三个遒劲的大字。进阁正门石碑上刻“龙蟠晓渡”四字,出自清代官文手笔。此公驻节黄州后,清晨立于赤壁矶头,偶望对岸鄂州江心,见石矶轮,古阁耸峙,及至亲临观览,感喟不已,遂欣然命笔。 阁内自西向东,分别是观澜亭、东方朔殿、观音殿、老君殿和纯阳楼。观澜亭上,俯瞰江流,胜景犹宏;三重殿里,仰瞻前贤,文章彪炳。纯阳楼上吕洞宾正鼾然大睡,游人至此,莫不止步屏息,会心一笑:如此蓬莱仙境,独此公得其所哉? 鄂州故老相传,古时候观音阁能随潮涨落,龙蟠矶上原有两个凹,说是“神鳌”的两只巨眼,一个出油,一个出盐。后来,阁中一位贪心的道人拿凿子把凹的口径扩大数倍,希图出更多的油盐。不料,把神鳌的两眼戳瞎了,再也不出油盐了,观音阁也不能随潮涨落了……。这个故事流传了几许春秋,也无法确考,但只要观音阁存在,它大约还会世代相传,给后人以有趣的启迪。 观音阁下半部那如同船舷样的孤形石墙——“水城”,既减缓水势,又顺势泄流,任凭江水拍击咆哮,总是稳于泰山。古代鄂州工匠对流体力学的奇妙运用和那风格独特的造型艺术,使多少建筑专家驻足留连,赞叹不已。 石墙上的几棵古树,原已枯萎缩多年,近年竟死而复生,正舒展着嫩牙初吐的新枝,拥抱春的到来。阁中的那一口老井,自古水清见底,水位要高出江水数尺,令人称奇。这老井、古树和神鳌眼,被称作观音阁“三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