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冶市区西3公里。铜绿山山顶高平,巨石垒峙,骤雨过时,有铜绿如雪花小豆点缀于土石之上,故名。矿区面积约8平方公里,地表积存约40万吨古代炼铜炉渣,是一处规模庞大、保存完好、埋藏丰富、延续时间较长的古代矿冶基地。 经考古发掘出自西周(公元前11世纪至8世纪)至西汉(公元前5世纪至2世纪)的采矿井、巷360多条,古代冶铜炉7座。采掘深度达50余米。井下散存有铜斧、铁锤、船形木斗、辘轳等多种采矿工具,表明这里早在春秋战国时已运用重力选矿和多中段开拓采矿,并初步掌握井下通风、排水、提升、照明和巷道支护等技术。8座春秋时的炼铜竖炉,有的还存有鼓风口、通风沟、排放孔等设施和石砧、石球等碎矿工具。附近还存有殷商、西周遗物及宋代炼铜地炉等大量遗迹。如今的铜绿山,露天采场辽阔,井下采坑纵横,机声隆隆,车辆如梭,有遍布满山的赤铁矿、自然铜、孔雀石等矿物,呈现着一片繁荣兴旺、生机盎然的景象。 铜绿山古矿冶遗址发现于1973年,是迄今为止我国保存最好、最完整、采掘时间最早、冶炼水平最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处古铜矿遗址,国内外许多专家学者观后赞叹不已。香港的一些报刊评论,“这是中国继秦始皇兵马俑后一奇迹”,“可与中国的长城、埃及的金字塔相媲美。”铜绿山古铜矿遗址1982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由国务院申报有关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国际遗产。 |